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 技术应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应用 » 应用方案 » 智能安防 » 正文

安防云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4  来源:CPS中安网  浏览次数:1031
核心提示:随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落地,智慧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智慧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2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而这其中智慧安防、智能交通则是智慧城市在一二级市场里的重要驱动力量。


随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落地,智慧城市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智慧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2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而这其中智慧安防、智能交通则是智慧城市在一二级市场里的重要驱动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发展空间很大。而智能安防相关的产业是智慧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诸多领域都需要用到安防产品,而这将成为安防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智能安防是伴随着中国平安城市的建设逐步从传统的安防发展而来,在面临着智慧城市更大更新的需求下,传统的安防需要融合新的技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主要对传统的安防监控平台在新形势下的缺点,以及新需求进行分析,同时对同方智慧安防云平台在智慧城市的应用和独特创新优势进行了阐述。

传统的安防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平安城市发展的要求

我国平安城市建设从“科技强警”战略和“3111”试点工程两大项目开始,至今为止,平安城市建设投资已经达到1000亿以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平安城市建设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平安城市升级,IP、高清的应用越来越广。部分城市率先开始升级,如上海、北京、广州报警与监控系统初具规模,未来则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设备和系统改造和更新。广东平安城市2013年推出“慧眼计划”,第二阶段平安城市建设已经在部分省市铺开,未来三年内全省将再新增96万个一、二类社会治安视频图像采集点,此外,还要新建2750个高清治安卡口,预计将带来200亿的投资;另外一个是标清监控设备向高清的升级计划将投入100亿,预计将有300亿投资建设。天津市公安局也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市技术防范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全市街头路面规划建设10.5万个高清视频监控点位、900处高清电子卡口的目标。上海2012年末发布了《数字监控技术要求》,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显然平安城市的建设逐步进入深水区,进而面临着发展的巨大挑战,采用传统的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平安城市深化建设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的要求。首先在在业务层,缺乏业务的有机整合,视频监控系统自成一体,覆盖面小,应用面窄,缺乏与应急联动、警务指挥、城市管理等业务的高效整合。主要为公安服务,缺乏从城市层面的共享与整合,其他城市管理部门建立了大量烟囱式的监控系统,缺乏标准互不相通,缺乏深度应用,综合应用。

其次,在技术及产品层面上,清晰度不足。模数混合、传输与共享、运行成本、标准化、社会接入、智能程度、运维视频利用程度不高,系统整合不够,没有完全整合视频、卡口、电警、报警缺乏大型城市视频基础平台和架构。

另外,在城市的运营机制上,缺乏经济性产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缺乏生态环境,缺乏增值服务空间,缺乏政策面支持。社会化运营,政府的角色定义不明确(政府、企业、个人)。

基于以上的分析,原有的监控安防系统至少如何满足平安城市深化发展上的新要求。如监控系统必须和城市应急联动防控体系联动,部署在城市最边缘的传感器设备,图像采集设备必须有成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能力和技术特性,并能发挥作用;现有的不适合大型联网的视频监控必须向网络化、数字化以及高清化进行替换升级;基于数字城市新的业务应用架构下的视频监控的管理、存储以及服务和运营体系需要统一的大型集中管理平台来实现,即云计算技术架构的综合安防视频监控平台,唯有如此,平安城市建设的大量高清监控设备以及电子警察、电子卡口等设备才能通过统一平台进行联网和联动,并实现集中存储和管理,为上层的业务决策系统提供决策数据和依据,同时发挥和定位系统如北斗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联动,从而实现数字城市的有效运作。

智慧城市建设对安防监控的新要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 技术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应用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