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欢迎来到智慧城市网
  • 厂家直供
  • 大宗采购
  • 实力企业
  • 资讯头条
  • 招商
  • 卓越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头条 » 服务资讯 » 城镇快讯 » 正文

上海:服务创新中心城市蓝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5  来源:东方早报  浏览次数:2422
核心提示:上海正在加速形成服务经济新格局,建设服务创新中心城市则是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上海的不二选择,是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如何进一步与服务创新相互融合,促进上海加速建设服务创新中心城市,是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本文对上海未来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情景分析基础上,结合科技创新资源能力条件,提出了科技创新加速上海建设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思路和应对举措等。
上海正在加速形成服务经济新格局,建设服务创新中心城市则是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上海的不二选择,是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如何进一步与服务创新相互融合,促进上海加速建设服务创新中心城市,是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本文对上海未来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情景分析基础上,结合科技创新资源能力条件,提出了科技创新加速上海建设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思路和应对举措等。

服务创新中心城市建设

的背景与机遇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经成为西太平洋(601099,股吧)海岸最繁华的港口和旧时代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旧时代的服务创新中心城市)。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80年代,“上海牌”产品誉满全国,上海成为中国当时高端制造的“代言人”(新中国的工业经济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开始迈入新的服务经济时代,如果能够充分抓住相关重大契机,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开埠200年之前,就有可能使上海成为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世纪的服务创新中心城市。

科技重大变革的全球背景与战略要求。金融危机的实质是技术创新的危机,时至今日,欧盟区的主权债务危机暗示着全球经济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实质上是在遏制金融等行业过度服务创新的同时,进行结构上的战略性调整与转型,全面强化技术创新。上海要紧紧抓住全球经济大调整和新科技革命前夜来临的重大机遇,趁发达国家在调整服务创新节奏的重大历史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以服务为手段,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经过5-15年的持续创新发展,力争成为全球服务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新型城市化模式兴起的全球背景与战略要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21世纪将会有两件大事影响人类的进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2020年之后的中国将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和社会。工业经济背景下的大规模、批量化建设高楼大厦,追求工业制造规模和巨量货物吞吐,道路被数以百万计且规模仍以指数速度增长的汽车所占据,周边被天量垃圾包围的城市发展模式可能过时;而与此同时,以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城市发展理念正在浮现并得到实践,这种“服务型城市”的理念强调人与城市、自然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上海要紧紧把握2010年世博会给全球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再生与功能提升的重大趋势,全面推进服务型城市建设,引领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化的新进程,在中国崛起过程中,逐步成为类似工业革命后“英国时代”的伦敦、电气革命后“美国时代”的纽约的“中国时代”的全球城市新标志。

产业转型发展的全球背景与战略要求。今天,知识资本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普遍认为:尽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已经开始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转移,上海要全力冲刺“四个中心”建设,加快知识资本的创造、积累与集聚的速度,强化知识服务,强化全社会的知识动员能力,率先建设涵盖了知识化和服务化的农业、知识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知识化和服务化的服务业且相互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

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现阶段,上海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四个率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成“四个中心”。

因此,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建设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能、安全的城市基础网络和便捷、高效的城市运营体系。加快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城市生命线、道路桥梁等城市各种基础设施与网络进行优化并与新型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实时监控、在线检测、自我诊断与修复等;通过智慧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安保、智能电网等的示范应用,构建城市的智慧基础设施;面向城市“流经济”的特点,促进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在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交汇贯通与快速周转中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进而促进金融、物流、航运等产业的创新发展;建构将基于各类城市物理设施与物体信息的统一、融合的城市赛博空间,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运行管理;在此过程中,将城市再生的需求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与科技创新充分对接、融合,持续推动信息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

建设绿色城市,打造清洁、充沛的城市动力系统和友好、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符合上海特点和资源禀赋的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应用服务模式,促进风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半导体照明等的市场化推广应用,建构清洁、可再生的城市能源动力系统;加快智能化的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的研发,并引入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的重大变革,探索建设服务化的绿色交通运输系统;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全面推进城市资源的3R理念实践;建设园林城市,实现人、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在此过程中,强化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新能源服务业、新能源汽车服务业、生态环保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建设幸福城市,打造贴心、普惠的健康服务体系和包容、舒适的城市精神家园。按照“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快”(快检测、快诊断、快康复)、“低”(低创伤、低毒副、低价格)的原则,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来临、疾病的防治从治疗逐步向预防和健康促进方向转变等的重大需求,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与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并面向人的全生命周期,构建覆盖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到精神健康的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推广科学生活理念,开发健康的社会交往技术,传播服务理念,充实社会资本,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的整体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建设卓越城市,打造尖端、敏捷的先进制造系统和开放、高效的研发服务体系。整合科教资源、集成创新能力,在空天、海洋、重大关键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实施技术攻关,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网络化的先进制造研发服务平台,打造一大批能够掌控产业标准的“未来工厂”和知识工厂,培育和壮大先进制造服务产业;深刻把握现代产业技术创新规律,实施开放式创新,在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提高离岸研发服务外包和在岸研发服务外包水平;面向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强化系统集成与分包管理,使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服务创新基地和研发服务分包与管理中心。

建设创意城市,打造引领风尚的文化创意基地和海派特色的全球时尚之都。放宽文化管制,加快文化创新,促进科技在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创意设计、展览展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的创新发展;大力促进数字媒体技术创新,积极培育新媒体产业,有效促进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的发展,积极关注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模式创新和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集成应用新型光电、多维显示、新材料等技术,发展知识化的休闲娱乐产业,促进体验经济的发展;重塑海派文化气质,打造极具魅力的时尚都市。

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

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

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建设,需要破除各类制度藩篱,全面优化和重构城市创新体系,培育和造就各类服务主体,推动服务经济、服务型社会和服务型城市的持续和深入发展。

全面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服务质量为绩效标准;吸引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城市治理,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调整财政投入重点,从强调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转到向人的能力提升和知识创造领域投资为主;从研发管理走向创新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走向服务创新管理;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探索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逐步形成以促进服务经济和服务型社会发展为核心的政策体系;采取多种途径提升公务人员对于服务创新和服务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加快建立一支适应服务经济和服务型社会发展的公务员队伍。

引导和促进服务型创新主体大量涌现。实践以服务创新引导、整合和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理念;鼓励和支持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与服务经济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和科研体系,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服务能力,加强对全社会的知识扩散和传播;引导和推动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的知识化与服务化转型发展,通过服务化提升自身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能级;实施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融合发展计划,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探索各个领域的服务模式创新,特别是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全球、以服务为手段、整合创新资源;以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和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一大批离岸和在岸研发服务企业的涌现,做大做强研发服务产业。

促进服务型社会组织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再造与内涵提升,培育和造就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型组织,为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融合发展提供支援服务,形成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服务型社区的示范与推广。社区是城市的重要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服务创新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础。示范和推广以居民和家庭为核心的服务型社区发展理念,鼓励和支持社区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深化社区自组织与管理创新,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在服务型社区中的普及与应用;采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把社区建设成可亲、舒适、有归属感的温馨“部落”;加强工作和居住之外的公共区域建设,形成各种健康的兴趣自由抒发的场所,塑造活力街区。

造就一代具有浓郁服务意识的城市新居民。推行国民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强化终身教育,把服务理念作为教育的重要理念予以深化,推动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快建成学习型城市;使居民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各种社会主体和城市居民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空间”,塑造在服务中创造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城市文化;完善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全球服务创新人才来沪实施创新创业活动;融合科学普及和人文艺术传播工作,推广科学教育,繁荣文化艺术,使上海成为有爱心、有品位、有理想、有创造性居民的城市。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蓝图
 
[ 资讯头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头条
点击排行
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221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19046号
返回顶部